在珠海拱北口岸一旁,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正紧锣密鼓地开展建设,建成后将实现“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新通关模式,不仅能有效缓解拱北口岸通关压力,更能进一步加快珠澳通关效率,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又一个新枢纽。
从珠澳合作到珠港澳互通,从一体化发展区到大桥经济区,从横琴自贸试验片区到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伴随着制度创新提速增质、区域合作加快推进、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珠海正迈开走进新时代的坚定步伐,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大湾区新机遇。
新的一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的奋斗目标:要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
这个目标即将呈现于珠海全新的发展图景之中。
制度创新迈上新台阶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实际上就是人员、物流、信息、资本、市场等‘五通’的建设。”澳门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澳门研究中心主任郝雨凡认为,“五通”是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珠海在粤澳合作中的重要命题,珠海要具备创新意识,敢于放开、全面放开,打通关节的瘀堵,“疏通”制度障碍。
过去一年,一批领先全国制度创新成果,成为珠海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对外开放的新看点——
首创税务诚信报告免责体系,首个互联网金融仲裁平台投入运行,率先实施自贸区供用电规则,主导制定综合管廊运维管理国际标准,远程可视自助办税平台案例获通报表扬,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获批,首家内地与港澳联营设计顾问机构挂牌运作……
珠海还与香港成立了珠港合作专责小组、与澳门定期举行珠澳合作会议,进一步完善官方合作机制,并连续举办了八届珠澳合作发展论坛和四届珠港合作发展研讨会,搭建起珠港澳社会交流合作的平台。
作为珠海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平台,横琴新区去年新推出18个方面66项改革创新举措,对优质发展要素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目前,横琴已累计实际落地370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政府智能化监管服务新模式”“企业专属网页政务服务新模式”两个案例荣获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52项改革创新措施在广东省复制推广。
去年11月,珠海自主研发全国首创的V-Tax远程可视自助办税平台,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这个由PC、手机、自助终端与后台服务运营支撑系统组成的平台,实现了“远程受理—视频办理—电子税票”的智能化操作。在珠澳两地都有办公点的珠海横琴跨境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财务人员林宇森说,“我们在澳门可以不用过境,就能享受到像在现场办税一样便捷的服务,确实值得点赞。”
按照部署,珠海今年将在口岸通关、双向投资、多元合作、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动规则相互衔接和专业资格互认,构建起新型合作模式,进一步促进跨境交流交往和创新创业。
在制度创新领域,珠海将继续担当好先行先试的重要职责,争取国家支持创新分线管理制度等标志性重大改革事项,打造粤澳特别合作区。横琴今年则将实施“港资港模式、澳资澳模式”,制定跨境办公专项政策,以鼓励澳门企业在横琴跨境办公。
珠港澳合作呈现新水平
在横琴,澳门商人刘艺良投资建设的港澳智慧城项目已开始动工,建成后主要发展教育、多媒体等现代服务业。不远处,香港丽新集团横琴星艺文创天地项目也加紧建设中,将建设影视制作、音乐制作及演艺、培训、休闲、会展等文化关联产业的4A级体验中心,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创意基地。
“如今,港澳企业与珠海的合作发生了很大变化。”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刘艺良就与珠海结下情谊,亲眼见证了珠海改革开放40年来的成就,珠港澳合作从当初的货物贸易到加工贸易,再到如今的服务贸易,合作内容不断深化,三地联系更加紧密。
珠港澳合作也呈现出新的水平。近年来,珠海借鉴港澳地区先进管理经验,围绕金融创新、投融资服务、出入境等方面推出诸多利好政策,为港澳居民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去年,珠海实际吸收港澳外资19.4亿美元,占全市吸收外资的81%。
1月21日,珠海天祥粤澳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在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举行开业仪式,这家公司由英国Intertek天祥集团与澳投(横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资共建,将服务于澳门的经济转型调整,为粤港澳出口企业、国际知名进口品牌、中国本土品牌保驾护航。
产业合作是珠海深入推进珠港澳合作的重要方面,而建设横琴新区的初心就是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
在珠海,横琴粤港澳紧密合作示范区正在加快建设,港澳企业注册总数达2744家,其中新注册企业774家,涉及商务服务、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及仓储物流、医药卫生保健、科教研发、物流商贸等产业领域。
于2011年4月落地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目前累计注册企业达111家,孵化区科研总部大楼等基础设施已投入使用;粤澳合作产业园明确划定5平方公里净用地,21个项目开工建设,大昌行物流中心、钜星汇商业广场等项目相继封顶竣工;澳门青年创业谷新引进港澳项目47个、累计孵化港澳项目181个,珠海横琴跨境说网络科技等创新型企业正在快速成长。
根据部署,珠海今年将主动加强对澳合作,丰富合作内涵,拓展合作空间,发展新兴产业,促进澳门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横琴将按照“澳门资源+全球技术+创新人才+横琴载体”模式,加快粤澳合作产业园、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建设,同时争取先行先试医疗健康政策,推动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加快发展。
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
1月初,珠海市驻东南亚代表处到马来西亚槟城开展了一轮精准招商。此次招商,马来西亚主板上市集成电路龙头企业益纳利美昌集团(Inari Amertron)总裁罗健聪表示,近期将到珠海考察投资环境,如果珠海或周边能有足够的客户,集团将毫不犹豫到珠海投资设厂。
除东南亚以外,珠海目前还有驻欧洲、北美、香港等境外经贸代表处。4个代表处工作已全面铺开,以色列经贸代表处筹建工作也正稳步推进。
开放水平不断提升,过去一年珠海交出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初步统计,珠海去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246.28亿元、增长8.5%;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973家,同比增长153.9%;实际吸收外资156.3亿元,同比增长26.9%,规模居全省第三位。
而从外贸结构看,去年珠海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长了28.9%,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增长19.6%,结构持续优化。
珠海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基础设施、产业等领域合作正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珠海企业“走出去”:美光原科技凭借现代农业补光系统走进俄罗斯市场;格力电器先后中标,服务巴基斯坦瓜达尔港项目、中国老挝铁路、缅甸仰光市坎塔亚中心等重大工程;东信和平陆续在新加坡、孟加拉国、印度、俄罗斯设立了4家海外子公司……
与此同时,第四届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大会共吸引2406家境内外企业来珠参会,签约21亿元;第十二届中拉企业家高峰会共有44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家企业近2000名嘉宾参展参会,签约165亿元,与会国别数、签约金额均创历届新高。
第十二届中拉企业家高峰会通过并发布了《中国—拉美贸促机构珠海宣言》,共同倡议推动经贸政策沟通和商事法律合作,构建更富成效的合作机制,打造更多经贸合作新亮点。珠海城市对外交往影响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恩看来,建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珠海要对标最高最好最先进,率先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投资贸易规则体系。
为进一步提升吸引利用外资水平,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珠海近期又推出新的重要举措:根据最新出台的“外资十条”,珠海将全面实施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外资企业的准入限制和批准环节大幅减少,外资企业设立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实现“一口办理”,外资企业备案时间目前缩短为“1个工作日”。
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QFLP)试点也在珠海正式落地。由此,珠海成为广东省内继深圳后第二个实行QFLP试点的城市。珠海市金融部门相关负责人分析,这对吸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股权投资企业在本地集聚,利用境外资金促进珠海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升级和高新技术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读
2018对外开放发展
珠海“密码”
结构优化
去年珠海进出口总额3246.28亿元、增长8.5%。
新设外资企业3973户、增长153.9%,实际吸收外资156.3亿元、增长26.9%。实际吸收港澳外资19.4亿美元,占全市吸收外资的81%。
外贸结构持续优化,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长28.9%,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增长19.6%。
平台建设
横琴粤港澳紧密合作示范区加快建设,新注册港澳企业774家、总数达2744家。
粤澳合作产业园5平方公里净用地明确划定、21个项目开工。
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累计注册企业111家、孵化区科研总部大楼等投入使用,澳门青年创业谷新引进港澳项目47个、累计孵化港澳项目181个。
澳门单牌机动车入出横琴配额达2500辆。
服务支撑
出台市“外资十条”,全面实施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新增2家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获国务院批准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QFLP)试点在珠海落地,将更利于引入境外资金投向实体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
五个驻境外经贸代表处建设推进顺利,全年共对接有效项目94个,意向投资总额600亿元。